通辽职业学院打出四套“组合拳” 打造产教融合“通辽新样板”

通达融媒 2024-03-07

通辽职业学院聚焦完成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主动服务和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兴产、以产促教、产教兴城,奋力打造产教融合的“通辽新样板”。

院领导带领师生深入龙马重工企业访企拓岗

以产“定调”,优化办学定位。牢固树立“更多地培养通辽人,培养的人更多留在通辽,培养更多服务通辽主导产业的人”的理念,立足地方、服务产业,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契合度,2023年通辽籍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6.1%,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40%。新建现代产业学院,设立产教融合研究中心,紧扣通辽市现代农牧业、玉米生物、中蒙医药等9大产业链,成立产教融合推进组,积极对接旗县市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建立“清单式”管理对接和常态化联络机制。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着力提升服务一产、二产的畜牧、机电、信息等专业办学能力,专业动态调整到32个,推动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血脉相通”。

院领导赴内蒙古兴固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访企拓岗

以产促教,深化供给改革。加大产业人才引育力度,近三年,公开招聘和引进紧缺人才71人,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13人,聘请百余名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建了兼职教师队伍。

实施“校企互聘兼职”计划,共建教学团队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深化“三教”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代训,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2023年师生累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210余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市域50公里内企业见习实习“基地圈”,以高质量实习提高毕业生“留通率”。实施“引企入校”,与宁珞科技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成功获批通辽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双方合作研发的自动化碳块清洗机可将清洗成本压缩至原有三分之一,耗时缩减近70%,为推动区域铝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依产共建,强化协同培养。聚焦“三融”战略,推进多跨协同的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政校企研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场所60余个。依托霍林郭勒市千亿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与霍林河职专、联晟新材料共建绿色煤电铝产业学院,实施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全力助推“中国·绿电铝之城”建设。联合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建全区首个蒙医药产业学院,组织入企见习实训1200人次,带动就业108人,助力“中国蒙医药之都”建设。目前,学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0所,与中科风电、通辽蒙药厂等16家单位共建订单班、工匠班,涵盖机电一体化、蒙药学等12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政校企联合在学院成功举行“通职·就业桥”装备制造业(龙马重工)专场人才双选会

为产赋能,催化产业发展。围绕再造一个“通辽工业”战略部署,联合龙马重工等链主企业和区内外高职院校,举办全市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多个专场招聘会,提供高质量长短期就业岗位5000余个,打造“通职·就业桥”品牌,助力全球规模最大的陆上风机整机装备基地建设。开展“菜单式”供给、“点单式”培训,与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共建内蒙古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华北制药、圣雪大成等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0余人,完成梅花企业大学1000余人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围绕“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组建肉牛产业技能培训师资库、案例库和课题库,举办全市肉牛产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养1000余人,助推区域肉牛全产业链产值增长15.6%。聚焦乡村振兴,构建起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服务中心、服务站、书屋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开拓助农兴农新模式。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蒙古工匠学院,加强“全链式”技术技能和工匠人才培育,2023年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培训学员3万余人,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向纵深发展,为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通辽市实现跨越追赶贡献了通职力量。

通讯员 刘勋

来源:通达融媒 编辑:马洪霞 校对:沙仁图雅 审核:阿力玛